目前分類:2012親子友善數位環境研討會 成果報報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01

就我們先前做的長期觀察,以及一些社區移動的實踐,我認為我們今天要談論親子友善數位環境,需要先就方法論做一個清楚的界定。首先,這個「親」指的是隔代教養,還是單親、雙親、三代同堂或兩代核心家庭;這個「子」,究竟是國高中、大學還是學齡前。當我們把這個分段界定清楚的時候,其實就會看到剛剛其他講者的說法在不同階段分別是重要的。我目前看到台灣的一些親子關係,假設是十二歲以下,或是照聯合國定義的十八歲以下。我們等一下會提到的階段,主要著重在小學中高年級。(因為小學三年級開始有資訊課。不過私立學校可能從小一就開始,更多家庭可能從學齡前就開始跟著爸媽接觸數位環境。)

談到現在的資訊社會常會說「資訊富人」與「資訊窮人」來區分是否擁有資訊。可是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時間自主性的富人」與「時間自主性的窮人」。我們每次去不同的地方作田野,首先就是必須要面臨自主的富人與窮人該怎麼界定的問題。如果當家長是時間自主性的富人時,他有很多親子替代性的休閒、共享、分享的時間,很多數位科技所造成的挑戰與衝擊,他們都可以迎刃而解。時間自主的富人就可以去開發更多元的數位空間與可能。的確,在我們數位科技的平台,APP或數位出版方面是需要不斷去開發,他才能夠建構一個數位親子友善的生活空間,跟更多元的選擇,這一塊是需要在文創上再努力的。

可是當家長是「時間自主性的窮人」的話,他為了那份生計,或是人不在台灣,一種不同的家庭型態,孩子已經碰到很多狀況,然後家長又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圈,此時就會產生很大的「數位代溝」。這時候一些制度上或法規上的建置對他們是需要的,我再強調一次,我提到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的部份。但對時間自主的窮人來說,需要在不同年歲層加進去適時的預防性宣導,或關懷的守望與陪伴,這就要看社會的支援系統夠不夠

孩童小學時候有三個挑戰需要去留意。首先是剛剛有些人提到的網路成癮問題,但回到我們方才的定義,就是所謂孩子使用這些載具時的「時間管理」;這部份包含他們對自己休閒時間的分配,以及有沒有多元的使用,因為原本他可以有多元的選擇,如果僅受到同儕影響,或家長影響力不夠,那麼他們就會淪為「時間自主性的窮人」。再來,孩子的同儕關係,由以往的實體(比方說班上同學、學長姊、鄰居、社團等)轉變為網路社群,這部份組成的延伸性相當強,但是在這一塊,我們對網友的辨識度卻可能還不夠。第三個挑戰就是「個人隱私」,他們可能對於這些資訊的保護不在意,有時候就會被有心人士所利用。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  

比方說我們在部落碰到的隔代教養,甚至在都會地區的雙薪家庭都可能遇到這些問題。在小學或學齡前機制上,能有人去陪他是最重要的,父母親要給他一個建康的價值觀,碰到很多狀況他都可以慢慢學習去分辨;可是很多時候父母親心有餘而力不足,適當的時候某些防護的架構會出來。一些被動的內容收到後可以事後去做通報,但我們所做的是一方面進行教育宣導,讓你有個健康的使用觀念,然後一併邀請他們擔任「網路科南」、「網路觀察志工」,可以協助我們通報。

至於關懷與陪伴,我們政大研究室就有一些志工的爸媽在做「家庭晚安熱線」,協助家長健康且坦然的面對孩子上網的事實。有的家長很緊張會說:我的孩子網路成癮沒救了。可是當我們去跟他釐清當中孩子的使狀況時,發現的確使用時間過長,但並沒有到成癮那麼嚴重;可是家長跟他溝通及信賴感還沒有建立,造成惡性循環又把小孩推回網路。我覺得這個部份在家庭親子的溝通教育是蠻需要的,我要看到兒童局的單位、很多民間組織也都在努力的從不同形式來做。

事實上從許多案例我們可以得知,孩子如果有機會跟父母互動,他們也不一定會想要沉浸在遊戲中。我以我們真的很希望家長可以多一點跟孩子互動的機會。再者,就是我們剛談到數位出版的這塊,讓孩子開始去閱讀、接觸資訊,不管是影音或數位的電子書;這是他開啟個人溝通、自我對話,這個機會他可以做個人的思考。我們需要的友善是親子之間有互動的機會,孩子要上網時,去看看有沒有適合他有趣的內容。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701  

其實我們每一代人都有一個任務去解決我們曾經面對的問題,比方說如先前詹先生分享的,我們過去那個世代需要面臨知識取得的困難。但現今已經沒有這樣的問題,甚而,如今知識普及性如此普遍,可說是到達人類前所未有的繁盛時代。但人類卻時常擔心數位科技的發展,造成人類的倒退。

或許人類都在匱乏中成長,當你擁有太多,便開始擔心自己的不足,回頭去反思我們先前缺乏的,為什麼而去研發出這些東西,是要解決人類什麼樣的問題與困境,可以帶來什麼前景。如果思考後,能好好善用這個工具。數位環境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與前景,也是人類在科技文明上突破創新,取得知識的的重大突破。

因此,數位載具其實是一種大環境的改變,也是人之所以為人所必須要去面臨到的問題,父母實在無需過於擔心,覺得孩子一直在網路上浪費生命。如果你擔心孩子在上面沉迷,可能也要反省自己平常跟孩子的親子關係是否過於疏離。我認為,跟孩子保持一個相對緊密、維持坦承、信任的關係,是作為一個父母的基本態度,也是需要長期去做,才能獲得滴水穿石的效果。

我自己在出版業已經做了將近十七八年,我一踏進去這個產業就看到美國在電子書、無紙化閱讀的努力,比方說每年書展的展示,永遠有新的產業在展示他們跟這個相關的發明。一直到2007年,我們終於看到Amazon與Kindle,技術與平台可說終於完整。此外,我自己至少觀察了十年閱讀載具的變化,也看到Amazon為了要完成這樣的載具與提供這樣的內容,究竟花了多大的心血,而台灣卻始終沒有前進到如此完整的境界。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690  

政府的三個角色與國外的三個案例

我過往的經歷就是在兒童福利聯盟服務,長期關心兒少領域;在其中也接觸到許多網路科技的便利性跟同時須承擔的風險性研究。以前,家長只需要控制一台電視,以為就可稍微寬心;但如今上網已經橫越過桌上電腦,進展到無處不可上網的智慧型手機,很難按照以前的管制方法,家長面臨的挑戰實在很高。且網路平台雖提供訊息,卻也成為網路交友及其犯罪滋生的平台,可謂兩面刃。

回頭講到網路內容,我們是否應該思考朝著讓其有適度的管理與秩序感來出發。或許有人會立刻跳出來說,這是箝制言論自由,但真的是如此嗎?我們是否可以在言論自由與給予孩子相對健康資訊的兩造間,取得一個平衡?畢竟,孩子身處資訊的叢林,叢林裡面有好的,自然也可能充滿威脅跟有害之物。

我身為立法委員,更要進一步思考政府可以扮演怎麼樣的角色。我認為有三個方向,第一是「有法可管」,如果網路上出現傷害或拍攝未成年裸照之時,便需要有法可管。再來,不管是業者或家長,在整個網路平台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數位內容時,我們應該需要有一些規則來依循,這便是「有法可守」。最後,網路環境的創造,業者的角色應當十分重要且要清楚的釐清,這就是「有律可循」。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694

 

沒錯,政府的管理跟不上資訊發展的速度,但政府應該盡可能要走再更前面一些。走在更前面不一定是修法,修法只是一個管制措施,他應該要訂的是一個比較大的數位政策方向。目前國內的數位政策方向是欠缺且片段零散的,沒有對數位環境有一個高度;而政府應該要有一個高度,比方說從教育的面向、管制的面向、發展的面向,探究政府的體制與資源能做到那些。

就像葳威老師提到的,針對時間自主的窮人,特別需要政府的力量。但富人也需要啊,他可以從發展性的面向來給孩子更開闊的視野,給他一個更好的資訊。譬如針對國內軟體的開發,政府可以有它的高度去獎勵。你說玩遊戲是不好的嗎?如果是重覆性很高的遊戲當然是不好,如果他是帶有一種啟發性與教育性的遊戲,孩子玩完,可能可以理解了歷史的脈絡,可能得以理解了不同國家的文化,更可能可以透過一種更創新的方式,讓孩子的可選擇性當中,選擇一個對孩子比較有利的工具來做互動。這仍然是政府可以做的事。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3  

關切整體國民而非個人的數位素養

社會不應該擔憂個別小孩的資訊素養,而是去探索要不要去設計目標,讓全體國民通過數位工具知曉訊息。且看看處理生活上用途的技能是否普遍,關心他們使用數位工具與數位環境,是否能使學習效率提高。如果通過數位工具的使用,他們的生產力能夠提高,國際的競爭力能夠提高,這些都是國民的數位素養,這些指標都是改進整體社會競爭力的一環。

比方說要投注社會資源在小學生、社會人士、銀髮族等各種不同族群的困難處境,方能真正改善整體國民的數位素養。當社會要花相當程度的資源去做一件事,那們商機自然也會出現,我們不用去替商人擔心。只要注意力走到那裏、資源走到那裏,自然就會有角逐那個資源的人。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4    

百科全書、維基百科與搜尋引擎

從某個角度看,科技開始進步時,通常都是破壞舊制新法未立之時。原有能夠幫助你的架構,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演化,才來到一個成熟的地步。新的破壞者是像新生嬰兒一樣的,本來一個家庭好不容易有了秩序,鐵槌放這裡,飯碗放那裡。但是這個寶寶是不管社會體制的,他不管碗是拿來吃飯的,他會拿來當樂器。每一代小孩剛出生都是蠻族入侵,都有這樣的過程,科技也是如此,他不會管你原來的系統是什麼。

我們來想想百科全書這件事,百科全書是工具書之王,在眾多工具書當中,它是形式上體制最大、企圖最強的,百科全書在興起時,是要對當下的知識做出總盤點、總佔有,當然後來我們知道這是做不到的,後來才會淪落到工具書的地步。本來百科全書不是這樣的,它本來是個啟蒙運動,要弄清楚到今天為止人類的知識究竟知道那些事。在我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他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熟悉各種工具書,他需要知道各式各樣的字典、辭典來幫助他查字意、辭意;他要知道統計年報來查數字,他需要一些工具來找歷史事件、事實,或像百科全書一樣有重要的條目,使我們可以不斷回頭能去查。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  

 大家都稱呼我趨勢專家,但是其實因為某種緣故與內在的種種變化,使我的專長並不是趨勢,而是過去。我是一個過去很多、未來很少的人,因此今天的題目我想從過去的經驗來出發,對照到現在。

我成長的環境是一個學習資源很少的山區鄉下,夾雜其他的歷史因素下,我小時候能夠接觸到書本的機會很少,但我很想讀。慢慢經歷不同階段,我對書的渴求依然沒變,但好在接觸到書籍的管道慢慢有所增加。每個小孩成長過程都可能有很多面相與眾多可能性撞擊。對於我來說,在閱讀上的饑渴,開啟了我人生新的演化,也可以說逐漸成為我人生的重要基調。

畢業後我找的工作就是一個可以付錢請我看書的出版社。但即使如此,我還是覺得書籍來源不夠充足。因此,除了盜版街等管道外,我開啟了定期的國外的買書旅行,大量大量的買,希望能買到台灣沒有的書。也因此在海關那邊遇到許多麻煩,等到了最後一次作為讀書人與讀書檢查者之間的衝突到達頂點後,基本上台灣就自由了;九零年代,帶書進來台灣已經不成問題。但對於每次出國買書對我還是很困擾,於是我到書店開始詢問郵購的可能性,請他們報價(含郵)再郵寄給我,但這樣一來以往大概都需要經過四、五個月。

1995年10月,我第一次在Amazon(亞馬遜網路書店)買書,挑完了後幾秒鐘已經顯示收到訂單,然後第二天就收到電郵說已經郵寄出去。此時的我想到經歷過幾十年的買書波折,還有因為讀書跟體制的無止盡衝撞,當下真的是感到熱淚盈框,也感覺到人生開始面臨重大的變化。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2  

倘若上述的狀況解決,網路的內容如同今天這般豐富且接近免費。那麼,今天任何一個年輕人跟我一樣有興趣想要多得到這個世界某個角落的知識,他會比我從前厲害一百倍,且可以更快解決、用更小的代價、更短的時間,就能變成另我們敬畏的人。資訊彈指可得,內容豐富且幾乎免費,觀點也有機會更快的世界化,因為他可以知道別的地方在說什麼,這是我要羨慕我小孩這一代,還有比他更晚的那一代的地方,他們有一個我過去追求卻難以企及的環境。

但,我們不免也替他們憂心,以前鄉下的壞人容易被指認且避開。但如今的年輕人暴露在更多的困惑、錯誤的資訊與刻意的煽動裡,成長顯然更為艱難;我可以糊里糊塗的長大,但他們要卻要面臨這麼多的社會變化。且在他們還沒有人生經驗的時候,就要接觸到如此大量的訊息,他是需要做出判斷。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自修的大時代,因為資訊彈指可得,也正因如此,自修需要的基礎訓練就更多又更難。這件事也嚴重衝擊到教育體系,試想,台下的學生隨便搜尋(Google)到的,都是台上老師說的十倍內容,如果我還想著可以擔任內容的提供者,是不切實際的。學生需要的不是這個,但他們也確實產生了上述的更多困惑,他們需要的是去面對、解決困惑。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616

 

 

我覺得這個模式可以參考,我並不是說老師要像機器人一樣,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去引導,而是一個架構(framework),可以引導老師在這樣的教學的過程(process)進行。今年我們其實已經在台北市一所國小、國中、高中來嘗試這種模式。這樣的模式不是直接丟iPad給小朋友來學習,而是先讓他發揮想像力,不管是透過數位或實體,出去外面看花、看草,找出可以激發他想像(Imagination)的部份,老師很重要得去引導。因為網路上許多不適當的訊息,怎麼樣去引導小朋友,有一個共識;然後接著要合作,讓他們組成團隊看他們怎樣合作。然後要鼓勵他們分享,把想法都分享出來。我認為數位的教學環境,老師接受好的訓練下它的成效是會很好的,因為成效很好,不管是家長、老師或校長都會繼續做這件事情。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029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22602

科技無遠弗屆

我想先從機會開始講起,把趨勢留給詹董事長。早上大家都談到家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也十分同意。我想舉我們家庭的例子,我們家三代都出國唸書,我的父親是受惠於科技最深的人。一開始他要求我們每周寫信,總是一個月之後才能收到回信。後來他發現有一種機器叫做傳真機,無需再等候一個月,當時他還因為這個發現感到十分的開心。

來我們第三代到國外時,他們先是使用email後來又有SKYPE,經常都大叫說:「阿公過來看」。他更感覺不可思議,慢慢適應了之後,又出現iPhone可以立即對話(編按:facetime)SKYPE還需要固定在PC前面,有了iPhone就不用受空間限制;這期間便是一種機會,他今年九十歲,走過了一整段有了科技享受親情更快樂的歲月。我的母親八十多歲,他也一樣因為科技想要激發她使用注音符號的學習慾望,我們問他說妳學習注音符號要做什麼,她說雖然iPhone可以立即對話,但是我想要用注音符號來跟他們寫信。之後我猜他們可能會拿著iPad玩遊戲,因此科技真的帶來很多機會,端看大家怎麼使用。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02601

圖像、文字與閱讀

再往後稍推,我覺得「閱讀」本身很奇妙。其實你可以這麼看它,今天人類所有的文明都綁在這些符號上面,包括文字的符號、圖像的符號通通綁在上面;過去的歷史、正在發生的事情,甚至未來的事情都跟「符號」脫不了關係,怎麼會是未來呢?這就要靠你的想像,想像加上文字與符號,那就是未來,很多我們對未來世界的想像可能是從科幻小說,那就是基於那位作者的想像,有些只是想像畫了些圖像讓你看得到,過去、現在與未來其實都跟這個符號綁住。

創造知識與消費知識  一線之隔

然後各式各樣的媒體讓我們接觸符號,我擔心的是以後這些東西來之後,有人充份掌握住那個世界的符號,他知道那些符號背後的意思,這些東西就變成他的知識,他將來是知識的製造者。但有一群孩子,他跟我們一樣有這些工具,但他沒有看到腦子裡去,他不瞭解符號背後的意思,他就成為知識的消費者,他就什麼都沒掌握。所以弄到最後,打開電腦時別人都在搜尋知識,他卻只能打打電動,給別人按讚。這個是我們今天最擔心的,孩子按讚的時候沒有把原文讀過,他只拼命按讚,按了五百個讚你覺得他腦袋裡會學到什麼?這才是我從教育的觀點比較擔心的。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543

無他法 就是得家長以身做則

我有一位老朋友,他叫張大春,前幾年他寫了一本書叫《認得幾個字》。此書還在賣的時候他到小朋友學校接小孩,被門口的家長碰到,另外的家長就很熱情的問他:如何讓小朋友多讀一些書?特別是多讀中國的古書。大春就回過頭來對這位家長說:你自己有讀中國的古書嗎?那個家長就很誠實的搖搖頭。大春就回:那也就不必說了。很粗暴的回答方式,但說老實話,我覺得還蠻有道理的,這也是我自己的看法。

 

數位產品吸引力不會自己消逝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512

這個數位匯流時代所釋放的可能性非常的多,因而在這種狀況底下,是我們必然要去面對的。但說老實話,我們誰也沒有本事去阻止、去阻擋甚至想要去控制這些匯流的發生。甚而,這每一種匯流產生的影響都會產生人際上新的因素。換句話說,每出現一個玩具,都有可能讓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關係產生改變

 

數位影響生理的實際案例

我有十三年沒到過美國,今年夏天去了一趟,走了幾個東岸的大城市。我太太就注意到,與之前最大的差別在於多了很多「eye service」的店,因為我們以前也都是戴眼鏡的人,知道在美國找眼鏡店是很困難的事,眼鏡壞掉是很麻煩的一件事,現在美國到處都是眼鏡店,相信這絕對不是美國人基困突然改變。方才陳執行長談到視力上的影響,還有生理上刺激的影響,他們跟外界環境的整體互動模式都在迅速的改變當中。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552  

美國FBI做過一個作過一個關於孩子可能接觸到色情機會的調查,其結果發現,每六位中學生就有三個互相傳過裸露的照片,透過簡訊或社群網站互傳,有些是自拍,有些是拍別人的。這種行為越是頻繁,就越是暴露在被攻擊的危險,而這樣的危險是需要去防範的。像FBI的網站就有提供給親子的指導守則,說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要怎麼規範與小心提防。

其中第一點就是,家長必需很開放的與孩子談這件事情,因為很多家長都習慣偷偷摸摸的觀查孩子的行為,然後再給予致命的一擊。FBI的建議是認為這樣是錯誤的,他認為家長一開始就應該很正面的,開放的討論最近上過哪些網站,聽聽孩子怎麼想,也讓孩子知道你知道這些事,看看有沒有更開放討論的可能,這樣你反而比較可能掌握到他真正的活動,這是我所認為消極的部份。

我自己較積極看待這件事,如同剛剛提到的洪流,各位想想一道洪流衝來,有沒有標準的逃生作業?沒有。但現在這個時候是各自求生的階段,也就是在座的每個人都需要因應自己所在的位子,找到最靠近自己的逃生口,找到自己活命的方法。所以我們還是要根據自己家庭的需求,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答案。從我自己的出發點,我比較不會太悲觀,還是要把它當成是一種生態的轉變,或一個既存現象的角度來看待數位匯流的現象,而不要把它當成是一個問題。

所以我自己看待數位環境的改變,我的解決之道會是這樣,最後是會回到比較重要的部份,這件事如果是親子環境,他當然會回到教養課題;回歸到教養就是回歸到實體,兩件事情:一個是陪伴,一個是榜樣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557  

早上執行長的介紹十分精彩,就我所知,雖然這個基金會才成立半年,但背後的團隊其實已經努力一段時間,所以他們也累積了很豐富的資料庫。不過我也是今天早上來才聽說到,我的角色是跟金源兄一樣,是來「放火」的。

說到放火,我們這些做媒體念傳播的,自然是箇中佼佼者,要放火一點困難都沒有。可是數位匯流這件事情,火勢已經夠大,大家今天坐在這裡,也是看到這火勢熊熊,想知道該怎樣面對較好。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較不是火上加油,而是應該要怎麼去看待這個火勢燒的驚人之際,究竟該如何逃生。

今天題目叫做「親子友善的數位環境」,我自己是簡單的這樣看環境,我把環境分為實體的與虛擬的,或說硬體與軟體。我們為何要分析這個環境呢?動機可能有消極的與積極的,我們如何去規範與管理小孩的數位使用習慣,我覺得這是很多家長共同的課題。所謂的數位環境,在硬體上的管理相對簡單,這個東西(拿起手機)你一天能玩幾個小時,什麼時間不能玩,做錯事情不能玩,硬體我就把他收起來,很多學校的老師也用這樣的方法。但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在軟體,同樣是進到裡面,在裡面幹什麼家長很難知道,即便知道也很難去理解。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4  

新移民很難追上原住民

因為數位環境的變化是如此變幻莫測。因此,孩子們即使年紀較小,但是他們所掌握到的科技能力可能遠比父母的這一代來的又精準又快,且在那個世界裡面徜徉又快樂。這便是紐約時報研究員尼克‧比爾頓告訴我們的,數位新移民是很難追上數位原住民。但是家長同時也擁有知識與社會的歷練,很難放棄原有的優勢態度,此時便會產生親子間資訊、科技與知識權力的爭奪、隔閡,甚者可能更會有衝突的發生。再這樣下去,分歧與落差會造成代間關係的緊張,親子之前原有的肢體接觸也越來越少。家庭實體的空間與氛圍被負面因子不斷侵擾,深刻的愛與溫暖的互動機制也會漸漸的消失。

 

家庭面臨的其他實質的負面效應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588  

剛剛執行長的報告,相信在座的我們都對數位環境造成的威脅與撞擊而深感不安。很多東西直接撞擊到我們,今天這一場我們要來放火的,先把最不好聽的說在前頭。但我要強調的是,我們講的負面,其實是相對地存在於很多的面相。但,它也是相對的,是對應於自我的管理、價值與親子互動的品質等,並非絕對。


科技工具的客觀條件VS家庭的主觀意識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565    

大人拼命玩 小孩跟著玩

前面兩位與談人提到身教部份,我真的蠻有感觸的,因為在我們的調查報告裡,孩子平均每天用一個小時的3C,大人卻是兩個小時。很多時候孩子會什麼會想要玩3C?也就是看著大人也拼命玩。

我同樣認為在沉迷或成癮與否,不是這個「媒材」(3C產品)本身的關係,它需回歸到親子關係及親子的教養能力。我們的另外一份調查,顯示出親子在沒有3C時最常做的事情是「看電視」,這反應出我們現在的親子關係是非常貧瘠的,更反應出父母不太知道怎麼營造與孩子間的互動,這樣的能力沒有被發展出來。如果這個部份貧瘠的話,很可能各自就做自己的事情,大人與孩子都進入網路世界,可能就會延伸出很多問題。

 

文章標籤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