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他法 就是得家長以身做則
我有一位老朋友,他叫張大春,前幾年他寫了一本書叫《認得幾個字》。此書還在賣的時候他到小朋友學校接小孩,被門口的家長碰到,另外的家長就很熱情的問他:如何讓小朋友多讀一些書?特別是多讀中國的古書。大春就回過頭來對這位家長說:你自己有讀中國的古書嗎?那個家長就很誠實的搖搖頭。大春就回:那也就不必說了。很粗暴的回答方式,但說老實話,我覺得還蠻有道理的,這也是我自己的看法。
數位產品吸引力不會自己消逝
補充一下,我們也都相信我們沒有能力讓數位的產品變得沒有吸引力,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在面對孩子時,讓3C產品用一種我們比較能夠接受的方式產生吸引力。我們也希望在比較小的孩子身上,養成他們接觸3C產品的一種習慣。
新匯流的提供「數位共讀」內容
大家如果有機會上到我們基金會的臉書,我們從六月開始做了一件事情,雖然我們人力還有點不夠,但我們希望能去創造每一天家長可以帶著孩子看的網路內容,我們選擇這些內容的方式是對孩子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家長能帶著孩子一起討論,我們經常有著許多不同的圖片,那些圖片都不是平常可以看得到的東西,我們鼓勵家長每天帶著孩子,利用十五分鐘或半個小時,進行「數位共讀」的經驗。
或許有這樣的機會,如同剛才執行長說的,孩子是用這種方式接觸了3C產品,所以他認為將他看到的內容與家長分享是件很自然的習慣。而不是拿到3C產品就覺得這是我的,我要一個人看的,這是我們很努力試圖要做的。
無需恐慌 上癮需更精準的定義
剛聽各位與談人的談話談到上癮。我記得最近美國精神學會有在試圖定義是否要將「網路上癮」列為一種精神性的疾病。但這件是與藥癮、酒癮、毒癮似乎有很大的不同,就精神科學來說,他要相當大程度的依賴性,這可能與這個人個性本身也有關係。另外一件事,有一些家長覺得他小孩只是一般性的很喜歡網路的聲光效果,是不是應該讓家長不要太過於恐慌,就是說上癮的問題可能是很小眾,大多數小孩子一般家長可以不用太過焦慮,謝謝。
所以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在載具上面做到自制,在意願上我們只能想盡辨法讓他養成這個習慣。這方面我們覺得有很大的空間能做到一些事情,來幫助需要被幫助的家長,也很希望大家多支持我們,讓這件事情不斷的開拓,不斷的去想像,謝謝大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