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1588  

剛剛執行長的報告,相信在座的我們都對數位環境造成的威脅與撞擊而深感不安。很多東西直接撞擊到我們,今天這一場我們要來放火的,先把最不好聽的說在前頭。但我要強調的是,我們講的負面,其實是相對地存在於很多的面相。但,它也是相對的,是對應於自我的管理、價值與親子互動的品質等,並非絕對。


科技工具的客觀條件VS家庭的主觀意識

但我想特別指出,在還沒有所謂的數位環境(遑論洪流、匯流),親子關係的衝突早在數十年就已經存在,而造成其落差的條件,可以從客觀與主觀上來談。前者可以說是資本主義推動下,為了擷取最高程度的消費效益,而在客觀環境下推動了匯流與洪流的發生。但後者,尤其身為家長,不論是一昧否決或放縱,都是屬於一種主觀的家庭氛圍與教養的模式。


門診與臨床的案例分享:

我本身服務的基金會附屬於宜蘭的羅東醫院,是東台灣最大的醫院,我自己也身兼其社工部的主任。就我們醫院社工部與兒童心智科的案例來看,其實數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但細部剖析,受到這種現象而徬徨不已的族群依然十分龐大,且以國中與高中生為主(前者又大於後者)。要判斷是否成癮,不外乎觀察其行為、人格、心理結構是否持續不斷的產生不可抗拒的負面影響。這個影響是間歇式、體現於身體機能、或同年齡孩子應有的作息與自我照顧能力等等。個案不外乎與現實脫節,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甚至已經遊走於法律邊緣,使長輩憂心異常。


但,就臨床而言,醫生面對此現象用藥的比例相當少,絕大多數的處置都是進行個案或家庭的評估。且就成癮這件事來說,即使沒有數位洪流的推波,還是許多家庭衝突與親子糾結發生,但分析不同年齡層我們可以得知,成人較為容易找到脫離成癮的抒發管道;但數位環境是孩子最容易觸及且隱身於其中的世界,一旦面對家庭的不如意,這裡便成為最佳的庇護所在,進而隱身其中。

arrow
arrow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