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1616

 

 

我覺得這個模式可以參考,我並不是說老師要像機器人一樣,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去引導,而是一個架構(framework),可以引導老師在這樣的教學的過程(process)進行。今年我們其實已經在台北市一所國小、國中、高中來嘗試這種模式。這樣的模式不是直接丟iPad給小朋友來學習,而是先讓他發揮想像力,不管是透過數位或實體,出去外面看花、看草,找出可以激發他想像(Imagination)的部份,老師很重要得去引導。因為網路上許多不適當的訊息,怎麼樣去引導小朋友,有一個共識;然後接著要合作,讓他們組成團隊看他們怎樣合作。然後要鼓勵他們分享,把想法都分享出來。我認為數位的教學環境,老師接受好的訓練下它的成效是會很好的,因為成效很好,不管是家長、老師或校長都會繼續做這件事情。

 

適才提到的 IGCS教學方法,事實上也須搭配一個雲端教學的軟體。在學校裡面要用平板電腦、電子白板與我們的軟體。我們這兩年在台北的好幾個國中做下來發現有幾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我們講I的部份,希望老師帶學生有想像力,非常多老師帶著學生就不知道怎麼辨,他們以前的方法就是一開始就教灌輸,不是激發想像。開始老師是不習慣的,逐步習慣後,老師們的想像力就變得極為豐富且精彩。

 

再提到數位素養的問題,所謂數位素養不是教老師、小孩子怎麼樣用電腦,而是怎麼樣讓電腦這件事在學習或閱讀上發揮更好的成效。我們看到美國這麼多年來已經把數位素養當成最基本的能力。在台灣,政府、教育局及縣市政府花了非常多錢買軟體、硬體,卻花很少的時間培養大家的素養,真的蠻可惜的。

 

如果我們一年花一億的錢買這些設備,至少要有十分之一甚至更多(在英國甚至美國會花到百分之五十),在一般的在做軟性能力培養。素養的培養讓我們面對資訊的狂潮,更容易駕馭使用,產生更好的效果。我們的單位叫「數位教學研究所」,我們很希望在老師學生的數位素養能力上更有所提昇,數位的科技發展是非常快速的,不要拿某一種軟體的使用當成是數位素養的標準,而是要善用這些數位的資訊。

 

數位是種工具,但如何跟其他優秀的人一同合作,一起實作,再分享成果,這就要依靠老師的引導。且學習應該是無所不在的,也不一定是圖書館。校園走廊洗手間應該也是,數位就能讓我們達到這個方向。謝謝大家,今天先分享到這裡。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林立傑 資策會 數位教育
    全站熱搜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