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越來越濃,又到了阿里山愛玉採收的時候。
每年的九月到隔年一、二月,是阿里山愛玉籽的產期。愛玉是桑科榕屬的植物,是台灣獨有的原生作物,喜歡濕潤涼爽的氣候,多分布在海拔1000~1800公尺間的闊葉原始森林,以藤蔓形態攀附在大樹或岩石上頭。主要產地包括嘉義、南投、高雄、新竹、屏東、台東等地,其中以阿里山達邦部落的野生愛玉產量最多。在過去資訊不便達的時代,阿里山更是全台灣最主要的愛玉集散之地,全台各地的愛玉子都送達至此再統一分銷出去,以阿里山愛玉之名。
天然愛玉一般分為野生、人工栽培二種。阿里山的野生愛玉生長在較高海拔的國有林班地,產期較晚,約莫十一月才是盛產季。在過去,採集野生愛玉是達邦地區鄒族族人重要的經濟收入之一,每逢產季,以6~8人一組,走上好幾個小時的山路入山,在深林裡一待就是數個月,再背負著重達70~80kg的愛玉籽出山。不過因為野山愛玉採摘的風險高、勞力密集,近年來族人入山採集的意願越來越低,再加上林班地漸不再開放招標,這深山野長的愛玉籽也就越來越難得。
於是,後來市面上買的或我們吃得較多是人工引種栽植的愛玉籽。然而,只要熟度與加工流程控管得宜,人工栽培的愛玉膠質含量一點也不亞於野生品種。並且由於愛玉為雌雄異果,需要經由榕果小蜂的授粉方能結籽,是以愛玉的栽植多為自然農法,不用藥,亦少肥,是很自然健康的食材。
愛玉含有豐沛的果膠成分,是極好的天然水溶性膳食纖維。夏天大多數人都喜歡把愛玉搭配蜂蜜檸檬汁作為消暑冰品,但愛玉可不只一種吃法,厲害的原住民部落族人發展出多種很妙的愛玉料理,像是愛玉茶凍、麻婆愛玉豆腐、愛玉殼煮雞湯、裹粉的炸愛玉等等,真的是育創意於廚藝啊!
(圖片來源:台灣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