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四肢開展的小人兒是甚麼?
原來是被剝開的橘子,橘子是冬天常見的水果,也是很多人喜歡吃的水果。
- Dec 14 Fri 2012 11:50
【親子共讀分享─餐桌上的新鮮事】橘子:別扒我的絲
- Dec 13 Thu 2012 20:17
【親子共讀分享-親子傳承老故事】: 田埂

孩子們,看過各式生機盎然的農田嗎?那裏孕育了我們的每天的糧食。
舊時,農人們會在各種形狀大小的農田上,砌出一條條的田埂,方便農家走動、巡視,他們在田埂上總是充滿對農作物的濃厚感情,農忙之餘,再田埂上巡視看看自己作物的生長狀況。
- Dec 13 Thu 2012 17:51
【數位新知】Google+發表「社群」功能,修圖應用Snapseed推Android版加持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劉翰謙編譯發表日期:2012/12/08

9月,Google收購iPad修圖應用Snapseed時,是由Google社交部門資深副總裁Vic Gondotra,在自己的Google+上首先揭漏,當時便曾引起大家對其未來「社交發展」的揣測,而今天全新改版的Snapseed─Android版推出,iOS版由4.99美金改免費,以及結合Google+等社交分享功能,顯然證實了這點。
- Dec 13 Thu 2012 13:44
【親子共讀好書】神奇樹屋小百科「地震與海嘯」-如何知道海嘯就要來了呢!
2011年在日本東北部地區發生的331地震,造成了重大的死傷和損失,對當地居民和他們所處的城鎮造成了永久性的影響。但小朋友們是否知道,和2001年南亞海嘯一樣,絕大多數的破壞,都是因為地震擾動海水,形成海嘯所造成的。那大家是否了解地震與海嘯的成因?我們台灣是否會遭遇到同樣的災害呢?
系列童書「神奇樹屋」在《逃出大海嘯》一書中,傑克與安妮在夏威夷逃過了海嘯,讓他們也想要了解地震與海嘯的成因,這本「地震與海嘯」就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喔。
原來一切的源頭都要從我們的地球開始說起,原來看似堅固的土地,其實是「浮」在地球上,所有大陸和海床,都是由好幾個大大板塊組成的。在板塊底下,隱藏了一個複雜又活動力十足的地球。
- Dec 13 Thu 2012 11:50
【親子共讀分享】裙擺搖搖 花花裙
照片中美好的女子側影,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腰間的那一件“花裙”啦!
“花裙”是貨真價實的“花”喔!
俄羅斯攝影師Tatiana Mikhina巧妙運用攝影的借位技巧,創造出有趣的視覺體驗。
利用家中的相機,也可以嘗試這樣的借位攝影,創作出更多的影像新可能。
- Dec 12 Wed 2012 17:51
【親子共讀分享】指尖上的臉譜
大家是否能夠看出照片中每一格人物是誰呢?
維妙維肖的線條、生動活潑的表情,貌似公仔般的形貌,這是畫在手指上的彩繪作品。
- Dec 12 Wed 2012 12:06
【親子共讀分享】階梯上的風景

看出這圖畫是畫在哪的嗎?
這是以階梯為底的彩繪作品,運用階梯的特質,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 Dec 11 Tue 2012 20:00
【親子共讀分享-親子傳承老味道】:米香
「碰」的好大一聲,嚇了一大跳,但隨即傳來一股米香跟雲煙裊裊,問爸爸媽媽那是什麼,他會不會說:「這個粉好吃喔,尤其是剛出爐的,小時候最喜歡吃了,你要不要?」。
米香,又稱米通、米芳(閩南語:Bí-phang),這是一道用稻米為材料做成的甜食,成本低廉,是中國南方、香港、澳門、臺灣、日本、印度以及許多世界其他地區常見之零嘴及小吃,類似玉米花,但通常混合糖漿冷卻後製成餅狀。
- Dec 11 Tue 2012 17:50
【誰來聊聊】薄紗舞台與實名匿名
很多人也許認為,臉書塗鴉牆是私領域,想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干卿底事,其實也對、也不對。為何?
首先,我們來看看 所謂的網路圍觀現象。
二○○六年,彰師大王智弘老師,便從網路心理學的角度,將部落格的自我揭露行為,與網友圍觀現象,稱為【薄紗舞台效應】--部落格像是夜色中掛著薄紗連接著陽台的小房間,主人於房間內的一舉一動,透過迷濛的燈光及薄紗的舞動,而若影若現,吸引著無數窗外的行人目光,網路上的【虛擬圍觀】現象因而產生。時序轉到二O一二年,臉書的虛擬圍觀風潮更數倍於部落格。
其次,我們來談談 網路的匿名/實名制
- Dec 11 Tue 2012 11:50
【親子共讀分享】人生舞台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