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3926  
台北市有個至今碩果僅存的清代街區,就是位於萬華區的「剝皮寮」。

前幾年很受歡迎的國片《艋舺》取景於「剝皮寮」,也讓這個富有歷史的街區再度受到關注。

剝皮寮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福皮藔街在嘉慶四年便有店屋買賣的紀錄,可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剝皮寮」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該街道約成形於1850年代的台灣清治時期,而台灣日治時期(光復前)實行「市區改正」將原本窄小彎曲的道路拓寬、拉直,自台灣清領時期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除了有歷史背景之外,該街道亦為唐景崧力主台灣民主國,1895年(清光緒21年,永清元年)5月27日發起台灣仕紳遊行的起點。

「剝皮寮」的名稱始於戰後(光復後)時期,不過「剝皮寮」的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台北市志》記載:「艋舺有北皮寮街,又稱剝皮寮街,北皮寮後有一詞應是殺牲製革所在,所製成品不外乎皮箱、枕、鼓。」意即剝獸皮而得名。但另一說法則據地方耆老所說,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倘若經過萬華一帶,也可以繞道剝皮寮歷史街區感受一下從前「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艋舺風華喔!

(文字參考:維基百科;圖片來源:http://5.share.photo.xuite.net/chenjc.tw/15cf418/4159032/158702304_l.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剝皮寮 艋舺
    全站熱搜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