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53650424_625  
這是一位老師的現身說法。平板電腦進入學校,牽一髮而動全身。學校技術支持平台、教師培訓、學生的使用引導、電子教材優化,以及出版商的轉型困窘一一浮現。

老師從教學現場第一線的教學體驗,回饋給大家對於數位教育的幾個思考點,這不只給身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思索的角度,也給家長一個思考孩子在數位大環境之下如何運用數位學習的觀點。

a、孩子自備數位載具背後的經濟、支援和公平等問題:當學校推動數位教育,就會發現若由孩子自備數位載具時,凸顯出來的經濟落差。許多普通家庭為了供孩子上學已經做出了很多的犧牲,甚至有的孩子是靠祖父母來資助他們全部或部分的學費。還有的孩子是因為獲得學費的減免才能繼續上學。我們不能強制那些不寬裕的家庭為孩子購買數位載具。

b、基礎受教者和大學生差距不僅止於年齡
多桑指出,大學生習慣於每年購買自己的教材,但是從K-12(幼兒園到12年級),由學校提供學生教材而且每年如此。如果書「既無磨損也無撕頁」,學校就不想更換新書。電子書對K-12出版商來說,會帶來經濟受損的傷害。

c、K-12年級的課程是有標準規定的
這顯然是件好事,因為這意味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已經準備就緒的市場,但同時也是件壞事,因為內容已經被框定死了。倘若數位課程內容不能通過數位形式取得或者不能與學生電腦連動,那麼學校就不會選擇使用平板電腦開展教學活動。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教學材料,學校就不會購買,而如果購買的學校不夠多,那麼教學材料的豐富也不會成為可能。

d、教科書很「低能」,出版商思路太窄
大體上來說,出版商們應對數位教材的策略很呆版:他們用陳舊的教材,轉換成PDF格式,加上一些鏈接和視頻,以及一些模擬場景,就把這玩意兒稱為數位教材。

e、最後一個重要的思考點,就是教師培訓
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思考點,因為大多數的老師都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以前也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培訓,當數位教育成為教育的主流之後,在未來的20年,這一情況將會有很大的改變。

(原文網站: Tech2IP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