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親子共讀分享 (1166)
- Sep 17 Wed 2014 18:17
【親子共讀分享】七里香
- Sep 16 Tue 2014 17:50
【親子共讀分享】認識台灣-蘭嶼 青青草原
位於蘭嶼西南端的青青草原,蘭嶼島上最為廣闊的草原,是一座隆起的珊瑚礁台地。
這一片珊瑚礁台地因為金屬礦物鐵、鎂堆積形成的紅土,成了提供植物生長的養分,作育出這一片深綠淺綠交錯的美麗草原。
每年春末夏初之際,一朵朵潔白的百合夾雜著幾朵黃色山菊花妝點著綠油油的草地,可說是蘭嶼一絕。
(圖片來源:http://www.panoramio.com/photo/55124636)
- Sep 16 Tue 2014 11:53
【親子共讀分享】舌尖的滋味-白露好食 文旦
台灣是水果之島,眾多水果中要說跟節氣關聯最緊密,看天看時節吃飯的,莫若是文旦了。
上週中秋節正好也是24節氣的白露,也是吃文旦最「當令」的時候,一般常說白露前後十日最當令。因為今年中秋跟白露同一天,全台文旦產地無不嚴陣以待,生怕果熟趕不上時。
在文旦的馳名之鄉-麻豆,今年收穫期前陽光大雨水少,果實的水分少了些,甜度卻也高了些。麻豆文旦名冠全台,主要有三大關鍵:果樹的年齡、地區的土質、以及果農的管理方式。麻豆文旦早從清康熙年間引進種植,幾經嫁接改良,一代又一代護著守著老欉數十載。樹越老,結的果實越嬌小,肉質越幼細多汁,酸甜的滋味也更細緻些,籽小的幾乎看不見。
得了好文旦,還得有好的吃法。文旦不是鮮採鮮吃最好吃,而是要經過十天半個月的「辭水」,放在室內陰涼通風處,讓表皮的水分慢慢蒸散,果皮由青綠轉黃且變得皺皺醜醜的,才是最美味的時刻。
- Sep 15 Mon 2014 17:36
【親子共讀分享-親子傳承老照片】夜來香,我為你歌唱-李香蘭
這兩天很多人的臉書應該被「李香蘭」洗版了,然而,小朋友你們知道「李香蘭」是誰嗎?
孩子們,你們或許沒聽過這首歌,但家中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大多都會唱或會哼這一首膾炙人口的老歌「夜來香」。
- Sep 14 Sun 2014 12:55
【親子共讀分享】八十年前台灣菜市場長這樣
這是美國的福斯電影公司(Fox Film Corporation)於1930年在台灣拍攝的有聲新聞影片,攝影師為 Eric Mayell;在這段10分鐘的短片裡,我們除了可以一窺80多年前的台灣傳統市場風貌,還能清楚地聽到原汁原味的勸世調與有趣的「喝玲瓏、賣什細」叫賣聲,實在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影音紀錄。
拍攝地點非常像是台北大稻埕迪化街一帶,影片裡叫賣者後方的門楣上懸掛著「霞海城隍」字樣的布條,該處應該就是現址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的「霞海城隍廟」前方廣場。
影片來源:http://mirc.sc.edu/islandora/object/usc%3A22743
- Sep 12 Fri 2014 11:58
【親子共讀分享】世界不思議-從蝴蝶到飛機
蝴蝶的翅膀不只能幫助牠們飛行,還能排水。由於效能實在太好了,一個國際工程師團隊現在還將蝴蝶翅膀當成未來打造飛機的模範。
對於飛行的飛機來說,水氣會降低飛行效率,冰又是更大的累贅。飛機設計團隊卻從蝴蝶的翅膀聯想到排除水滴的原理。因為蝴蝶翅膀上有錯綜複雜的脊紋,表面也覆有蠟質,排除水滴的速度比防水出了名的荷葉還要快40%。
每一毫秒都很重要。「如果能縮短一個表面和水接觸的時間,它保持乾燥的時間就能拉長,」麻省理工學院的克萊帕.維拉納西說。那樣能讓飛行更快速,也能減少噴灑除冰劑的需要。
如果這個想法付諸實現,也不會是人類第一次師法大自然。
- Sep 11 Thu 2014 19:00
【親子共讀分享】花草蟲集-布烈氏黃苓
感謝網友蘇惠昭分享攝於霧鹿的布烈氏黃苓,布烈氏黃苓屬脣形科,是台灣特有種。
布烈氏黃苓的葉片卵形,長15-20 mm,寬10-15 mm,基部鈍形至圓形,先端鈍形至銳尖,鋸齒緣,表面無毛,背面被毛及腺點,葉柄長約2-8 mm,花冠多呈紫藍色。
(圖片來源:分享蘇惠昭的近況)
- Sep 11 Thu 2014 12:01
【親子共讀分享】全台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七重天
最近有網友發起「全臺灣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古蹟指定提報參考專區」的活動。
除了台南老百貨「林百貨」重新開展再現風采之外,台北當年也有一座全台第一的百貨公司「菊元百貨」。
「菊元百貨」由日本人重田榮治在日治時代中期的1932年11月28日成立於臺北市榮町(今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與博愛路口)。
重田榮治二十六歲時來臺創業,從事棉布批發生意;後因聽聞日本內地的三越和高島屋等百貨公司有意到臺北開業,於是搶在前頭,在臺北市榮町開設了號稱「全臺最高大樓」的菊元百貨店。其樓高六層,加上頂樓的瞭望台為七層,因而被號稱為「七重天」,也是臺灣百貨界執牛耳的公司。
- Sep 10 Wed 2014 18:17
【親子共讀分享】食物相剋圖
最近台灣因為油品爆發食安問題,讓很多人關注起食物安全這個議題。其實,很久以前就有提醒食用安全的「食物相剋圖」。
這是早年農民曆背面附上的「食物相剋圖」,提醒我們什麼樣的食物搭配會導致中毒,不過以現代醫學角度來看,這些內容並沒有學理上的依據;我們可以看到在食物相剋圖中,八成以上都是水產類食品,由於古早的時候並沒有冰箱可以保存這類食物,食物容易滋生細菌、發生腐壞,也就容易吃壞肚子,而不是真的中毒。
其實過去所謂的中毒,多半是細菌性腸胃炎。表格中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河豚都是有毒,不能隨便亂吃,而柿子含單寧酸,吃多會讓腸壁收歛很不舒服。其他像牛肉搭韭菜,或是生魚片搭牛奶會中毒,完全沒有學理上的依據,倒是要解毒用的雞屎白或地漿水,是有根據的。
事實上,不論過去亦或現在,只要我們注意食物來源以及烹調過程的衛生與安全,就能吃得安心。
- Sep 09 Tue 2014 18:21
【親子共讀分享】托爾斯泰186歲生日快樂
- Sep 09 Tue 2014 11:45
【親子共讀分享】秋日花草集-台灣欒樹
- Sep 08 Mon 2014 12:45
【親子共讀分享】祝福大家,中秋節快樂
今天是闔家團圓的中秋佳節,祝福每一位大朋友小朋友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後來民間也仿傚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逐漸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傳統的主要節日之一。
- Sep 07 Sun 2014 17:46
【親子共讀分享】猜一個成語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看這張圖片,你們想到哪一句成語呢?
大家一起來猜一猜。
(圖片來源:Delete®)
- Sep 06 Sat 2014 17:58
【親子共讀分享】秋日花草集-美人樹
最美麗的秋天行道樹,莫過是美人樹了。
美人樹屬於木棉科落葉喬木,樹株高八至十五公尺,葉互生,掌狀複葉,開花時花冠呈淡紫紅色,裂片五瓣,近中心處白色略帶紫斑,盛開時花多葉少,是常見的行道樹樹種。
- Sep 05 Fri 2014 12:24
【親子共讀分享】親子同遊-赤嶼 親子步道
假期親子同遊山水,爸媽和孩子在遊玩中認識世界。
今天分享的是一段只有在退潮時才會出現的S形礫石步道,約300公尺長,這是位於澎湖北寮奎壁山下東側沿岸,與無人小島「赤嶼」之間的步道,是這幾年遊客戲水生態旅遊的據點之一。
北寮奎壁山的「奎壁聯輝」是清朝澎湖舊八景之一,奎壁山地名的由來:自海上眺望奎璧山海岸時,山壁走向極似一隻趴臥於海上的海龜,故稱此地為「龜鼈山」。後來澎湖進士蔡廷蘭取諧音以「奎壁」入詩云「奎壁雙輝列宿聯」納入澎湖八景之ㄧ。
赤嶼的這一段S形礫石步道只有在退潮時才會出現,前往遊玩,一定要弄清楚退漲潮時間,才能避免危險喔!
- Sep 04 Thu 2014 17:26
【親子共讀分享】氣球的無限可能
這是一間氣球屋,以2600個氣球打造出的哈比人小窩。
這是托爾金小說《魔戒》的瘋狂書迷Jeremy Telford花了40小時的時間,徒手摺出的氣球小屋。
書迷Jeremy Telford以驚人的創意向心中最愛的小說致意。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哪一本書的哪一個場景?也可以試著將自己喜歡的書中景象勾畫出來喔!
- Sep 04 Thu 2014 11:29
【親子共讀分享】花鳥蟲集-基隆市鳥 黑鳶
被稱為基隆市鳥的--「黑鳶」(black kite)俗稱老鷹,台灣話稱為「來葉」或厲翼。體長約50至60公分,全身黑褐色,最大的特徵是尾巴的羽毛就像魚的尾巴的形狀,被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粗估全台灣僅剩300隻左右。
1990年被票選為位於台灣北端的行政區---基隆市的「市鳥」,經常翱翔於基隆港,是攝影愛好者鏡頭下的主角。
黑鳶是一種喜歡撿食腐肉的猛禽,長期在基隆港依賴魚市場丟棄的魚內臟為食物,過往這裡是黑鳶的主要覓食區,去年基隆市區主要河川之一的旭川河進行截流工程,導致黑鳶因為食物來源減少而遠離基隆港
今年度,基隆市野鳥學會與基隆市政府合作,推出「重建黑鳶與基隆港關係之觀察計畫」,在基隆海洋廣場進行餵食行動,希望藉由這項計畫,重建黑鳶覓食生態,讓黑鳶重返基隆港,同時促進觀光。
- Sep 03 Wed 2014 17:32
【親子共讀分享】認識台灣-三義 魚藤坪斷橋
魚藤坪斷橋,又名龍騰斷橋,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龍騰村,為縱貫線鐵道(後屬臺中線)全線開通前一年(即1907年)所興建完成的磚造橋墩橋樑。此橋於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發生時被震毀,造就此一斷橋之景象。1999年之921大地震,又造成第4號橋墩上半部被震毀崩落。
新竹台中州大地震震後,魚藤坪橋已不堪使用,且橋體南北兩側均為急彎彎道,因此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台中線震災復興事務所放棄改建原橋,而在原橋西側另行新建第2代魚藤坪橋,並於1938年竣工,以取代原來的第1代魚藤坪橋(即魚藤坪斷橋)。
921大地震後,2000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將魚藤坪斷橋指定為震災紀念物,2003年苗栗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魚藤坪斷橋#mediaviewer/File:Tzu_chiang_Express_and_Yutengping_Bridge.jpg)
- Sep 03 Wed 2014 12:34
【親子共讀分享】食物的故事-餐桌大觀園
小朋友,吃不同的國家的料理有不同的用餐禮儀,用餐禮儀你們知道多少呢?
在日本吃麵要吸出聲音、在法國吃甜點只用湯匙不用叉子……
世界各國不僅飲食習慣不同,用餐禮儀也大異其趣。經常有機會享用不同國家餐點的大小朋友們,該如何面對?視覺設計網站Visual.ly用一系列精美的海報,讓大家一眼看透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
本系列創作選擇如插畫般的可愛風格,呈現世界各地的餐桌風景;簡單明瞭的視覺效果,則將各地的用餐禮儀還被細分成餐具使用、給小費及付賬習慣等, 告訴大家什麼該做、什麼該避免: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4697
- Sep 02 Tue 2014 17:35
【親子共讀分享】台北圓環
臺北圓環,又名建成圓環,位於臺北市重慶北路1段與南京西路的交叉路口,為大稻埕鬧區附近四條道路(南京西路、寧夏路、重慶北路、天水路)交會的環狀區域,面積約1732平方公尺。過去屬於建成區,現屬大同區。
圓環成形於1908年,本為一圓形小型公園,中心為空地,周圍遍栽七里香,榕樹等。淡水線鐵路開通之後,該地成為大稻埕腹地,攤販聚集。
日治時期為臺北市最重要小吃夜市的圓環,雖曾於1943年台北大空襲期間,變成防空蓄水池,不過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之後,恢復了小吃容貌。1980年代之前,台北圓環都一直為台北重要地標之一呢!
*畫家何庭峰作品,台北 1 / 2 圓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