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547403_763750273688407_1272690279510484415_n  
1960、70年代臺灣小孩都玩過這長得像紙牌的玩具「尪仔標」,男孩子們聚在一起,手上拿著自己的「尪仔標」,一個接著一個「搧尪仔標」。單張搧,不夠看!還可以搧「歸筒ㄟ」(整疊的),那是大輸贏,梭哈。

同樣的東西,過去的上海也有喔!在描述1960到1990年間上海生活的小說《繁花》有一段上海弄堂小孩童玩的片段:「甲小囡的香菸牌子,正面貼地,乙小囡高舉一張牌,拍於甲牌旁邊地面,上海話叫『刮香菸牌子』,借助氣流力道,刮下去,如果刮得旁邊的甲牌翻身,正面朝上,歸乙方所有,這個過程,甲牌必須平貼,貼到天衣無縫地步,避免翻身,乙牌是微微彎曲,以便裹挾更多氣流,更有力道……。」

同時間,日本似也有這童玩遊戲。

三個不同的地方,都有相似的童玩,這之間到底有甚麼關聯呢?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和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老玩意的源頭從哪來?

(圖文來源:分享自傅月庵的相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尪仔標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yperconvergence 的頭像
    Hyperconvergence

    新匯流基金會的部落格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