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969_582856108444492_180419639_n  
小時侯家裡務農,因而能體會農人的辛苦。從播種培植秧苗、插秧、除草、割稻、曬稻、碾米的過程,都要經過一段漫長時間和辛勞作業,才能變成可以煮飯的白米。

記得五、六歲時,總會和鄰居的小孩一起結伴,提著一個小籃子在收割後的田裡「撿稻穗」。「撿稻穗」的意思在收割後會有一些稻穗散落在田裡,把這些零碎的稻穗撿拾起來。

米勒的名畫「《拾穗》就生動描繪了這種景象。一般解讀「《拾穗》這幅畫時,「指農民需讓貧苦人撿拾收割後遺留穗粒以求溫飽」(引維基百科),如果這種解讀是正確的,那麼可以想像農人已經夠辛苦和窮困了,拾穗者更是苦上之苦之人。或者這些古代的拾穗者就像現代台灣街頭巷尾的拾荒者,以收撿瓶罐廢紙為生。爸媽不妨利用名畫背後的故事,說給孩子們聽。

文字投稿來源:小文子的廚房日記

arrow
arrow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