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49183729-3776704135  上週,報載國二男生存錢購買iPHONE6,被媽媽發現後沒收後輕生的憾事,諸如此類的新聞從未間斷地出現著。

當然,會發生這樣的憾事,背後必定有課業壓力、家庭與交友狀況等複雜的因素交織。「手機」可能只是被報導出來,渲染的導火線。我們並非要用恐嚇或傷口灑鹽的態度談論此事,而是,希望談論長遠或短線都好,憾事是否可能在一念之差當下,被阻止的可能。

這個新聞裡面的孩子,已屆青春期,他辛苦存錢所購買的手機,被父母因為擔心影響課業而沒收而發生爭吵。由此出發,我們是否能從孩子的觀點,去理解他為什麼需要這隻手機?

或許,這看似魔幻又充滿虛擬世界的手機裡面,連結的是他「所認為」唯一的實體社群朋友群,不管造成這樣的情形的原因是大環境或是家庭,斷然地突然剝奪其所有,恐非是使其重新注意課業的良策。

再者,許多人常誤解,以為孩子會被數位產品吸引,是天生的,或是把載具視作可怕的仇敵。但是說到底,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仍是最主要的鏡子。比方父母時間陪伴有限所造成的數位保母問題;再大,可能是環境因素剝奪他實體交友機會的同時,因此孩子自然會想要在魔幻世界裡找尋出路。

1411723098-3520694992_n  雖說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但是身為父母的我們,面臨到的,必然是不同世代數位潮流不斷侵襲與變化的宿命。若是我們能盡量多用溝通、鼓勵,取代過於強硬的舉措,或許是比較好的方式。雖說知易行難,但比方說,孩子還小的,盡量帶他們到外面走走,用真正的大自然與旅行的視野來吸引他,或許比專家們說的,用規範或限制時間要有用。再者,若能培養孩子真正的閱讀習慣,他們的內心便可以被填的更滿,能獨處也能啟發思考。

其次,若是學齡之後,孩子接觸虛擬世界或線上電玩發生那天的到來(可能是與朋友一起接觸或不是),也不一定太著急擔憂其影響課業,可以盡可能理解其電玩遊戲的真正「屬性」,詢問他們在電玩的「滿足感」究竟是哪些?比方說,是跟認識的朋友一同作戰?破關?還是學習某種特別的知識?

打開內心與其溝通,或許會有你意料之外的答案出現唷。

﹝延伸思考﹞

偷買iPhone6遭母沒收 國二男墜27樓亡 http://ppt.cc/sMdQ

兒子沒有說話/袁瓊瓊http://ppt.cc/TNzK

arrow
arrow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