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35764_534694773260626_150089857_n  
餐桌的相聚時光,也是最好的親子傳承契機。爸媽不妨跟孩子介紹,那煮出熱騰騰,凝聚家人情感的廚房,生火器具是如何的演進。

從老家跟隨家人移居香港後,由於居住空間轉變為公寓,煮食爐具又進化了一大步。相較柴火與煤灶,七十、八十年代的香港,大部份人家都用「火水爐」,大小輕巧簡單許多。但「火水爐」的缺點是:火力小,會有火水味,還要不時要加火水。所謂的火水就是煤油。

社會越來越進步,我們總是會找到更好更快的方法,爐具的使用也是一樣。後來不管是一桶桶的「石油氣」,還是用管線送到廚房的媒氣(天然瓦斯),煮飯用的爐火,就像變魔術一樣,只要動一下手指頭,又猛又大的爐火就會源源不絕,煮飯也變得輕鬆許多。

煮食用的爐火,除了講求快速,還要顧及安全性,所以許多家庭都會換用電磁爐,由於沒有火種也不怕漏氣,所以媽媽也聽從建議裝了一組電磁爐。電磁爐,不要說煙看不到,連火都看不到了。「順便請煙囪/在天空為我寫一封長長的信」的意象在新一代人的眼中,似乎較難以想像了。

文章、照片投稿自:小文子廚房日記之「爐火演進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yperconvergence 的頭像
    Hyperconvergence

    新匯流基金會的部落格

    Hyperconverge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