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快變「Instaporn」,APP《Instagram》成情色照大本營
《instagram》為國內外智慧型手機用戶常被使用的攝影APP,雖僅能拍攝類似拍立得照片的正方型照片,但拍攝後可選擇濾鏡效果,並立即PO上臉書或推特與朋友分享,他人也可觀看這些照片。
目前分類:觀點與討論 (75)
- Sep 25 Tue 2012 13:03
【觀點與討論】 APP《Instagram》成情色照大本營
- Sep 19 Wed 2012 18:42
【觀點與討論】甚麼是行動禮儀??
隨著行動數位載具(如:智慧手機)和社群網站的普及,越來越多人與人的互動和溝通透過數位來進行。
然而,在實體世界的人際互動有一定的規範和禮貌,在數位世界中,是不是也該有一套相應的人際互動禮儀與規範呢?
- Sep 14 Fri 2012 12:25
【觀點與討論】數位使用圓餅圖
inmobi今年第二季的調查,主要針對"美國行動上網用戶"調查,過去有印象的幾天,其使用各項媒體的時數,表示有習慣使用行動上網的用戶,其在手機上所花費時間為最多,其次才為電視。
看了國外的調查數字之外,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曾留意自己在各種載具上的使用時間各是多少?我們用這些載具做甚麼呢?影音觀賞?休閒遊戲?文字閱讀?圖像分享?日誌紀錄?還是那些活動呢?
畫出自己的數位使用時間分配圖,看看數位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了甚麼?又讓自己錯過了甚麼呢?
- Sep 12 Wed 2012 18:09
【觀點與討論】臉書行為研究又一發
搜尋引擎Wolfram Alpha最新提供的臉書報告(Facebook Report);該網站分析Facebook帳號之後,讓每一個人的數位社群形象與特質透過數字顯現出來。
- Aug 26 Sun 2012 18:35
【觀念與討論】按"讚"到底讚不讚?

臉友被上司責罵,在臉書上痛批及羞辱之,你按讚;臉友與戀人爭吵,在臉書上揚言分手,你按讚;臉友跟臉友糾團謀事,你也按讚,即便你跟他們在實體世界完全不熟識。
按讚,這個原本被設計在社群網站上表達支持的符號,殊不知很可能無形中為你引來不必要的危險、傷害無辜,也可能將無事變小、小事變大。
- Aug 22 Wed 2012 18:51
【觀點與討論】今昔比較
畫面上的兩張圖,值得讓我們思考。

過去,對孩子的教養,家長與老師多半站在“管教”的出發點上發聲。
- Aug 21 Tue 2012 16:20
【觀點與討論】fb有哪些上讓人受不了的行為?

據mashable近期一項有趣的報導,列出了20項可能惹惱Facebook朋友的行為,例如:推銷文、沒有先問過就幫你打卡的朋友、超級自戀的瘋狂自拍、瘋狂標記、生活瑣事不停報告等等。
- Aug 15 Wed 2012 17:12
【觀點與討論】NOTICE訊息通知器,到底是減輕社群焦慮還是增加焦慮呢?
當以臉書為首的各種社群媒體全面進入我們的生活之後,許多過去沒有的習慣陸續出現在我們的使用行為當中。
因為智慧手機與社群媒體的快速激增,相應而生如『低頭族』、『打卡』或是『快拍族』等都在我們生活周遭隨處可見。
- Aug 06 Mon 2012 12:13
【觀點與討論】被浪費的電源線
- Jul 23 Mon 2012 11:59
【觀點與討論】書本不見了
【觀點與討論】
如果說上個世代的孩子們的共同記憶是童書、是電視,相信這個世代孩子的共同記憶將會是iPad、智慧手機與數位社群。
儘管教育專家擔心與呼籲,長時間使用這些手機等電子設備,可能危害兒童的閱讀、學習與交際。
但,如何以「輔助學習」的面向,來面對與理解這數位浪潮帶給孩子們的影響,也將成為學者與家長不可擋的趨勢。
以下這則報導,所提供數位輔助學習幾的個應用方向,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參考。
- Jul 18 Wed 2012 13:26
【觀點與討論】手機恐慌症
【觀點與討論】
聽說過『Nomophobia』(註)手機恐慌症嗎?
在行動數位載具充斥的今天,不管在捷運上,餐廳中,隨處可見『低頭族』和『手指族』們低著頭,盯著手上的行動數位裝置,手指不停滑動的景象。
- Jul 17 Tue 2012 15:29
【觀點與討論】生活處處有教材
【觀點與討論】
生活周遭處處有教材,只要家長們隨時發揮一點創意,到處都可以是學習,也可以增進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24/today-health5.htm?Slots=BHealthMore
- Jul 16 Mon 2012 16:14
【觀念與討論】父母要如何在數位時代保護子女-從建立父母正確的數位認知做起
【觀念與討論】 父母要如何在數位時代保護子女-從建立父母正確的數位認知做起。
以前的父母面對孩子的「螢幕問題」,不外乎是控制子女打電動、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讓他們忘了寫功課;然而現在的孩子會告訴你,我要上網找資料,可是父母確無從得知,子女在電腦前是否正在和他人互通訊息。
電腦前傳達出的資訊,不再只是單向的傳播,孩子在線上遊戲與網路社群中,可以與他人建構一種抛棄現實的共同經驗與人際關係。對兒童與青少年而言,這種虛擬的人生可能比受侷限的現實生活,來的更加真實,也更具誘惑力。
- Jul 16 Mon 2012 15:10
【觀念與討論】值得被贊許的app
【觀念與討論】- 提昇人們精神層次的App,值得被讚許
App 的出現,提供了我們跨越時空限制的感官娛樂經驗,像是眾所週知的憤怒鳥、切水果等;App 的出現,也提供了我們解決現實生活大小瑣事的工具,像是Moneycare、Ideographer等;但是App能夠幫忙提昇人們的精神層次嗎?
非營利組織Live58為了將一種極端貧窮的生活體驗傳達給全球網友,特別推出一款遊戲
- Jul 16 Mon 2012 11:17
【觀念與討論】悲痛的鬥牛士